明朝名相张居正主政期间推行了多项重大改革,其中一条鞭法的税制改革成效尤为显著,让危机四伏的明王朝重现生机。据《神宗实录》记载,改革十年间国库充盈,粮食储备可支数年,太仆寺积银达四百余万两,吏治清明,边疆安定,展现出卓越的治国才能。
然而天不假年,正值改革关键时期,五十七岁的张居正突然病逝。万历皇帝悲痛不已,追赠其上柱国头衔,谥号文忠,并下令以最高规格的九坛祭礼治丧,派重臣护送灵柩归葬。葬礼结束后,张四维接任内阁首辅之位,这位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就此登上政治舞台。 张四维(1526-1585),字子维,山西蒲州人,出身盐商世家。其家族富甲一方,舅父王崇古官至兵部尚书,为他提供了优越的成长环境。他自幼聪慧过人,六岁即能背诵千言文章,二十三岁中举后顺利考取进士,入翰林院任职。在经历母亲去世丁忧后,他参与校订《永乐大典》,逐渐崭露头角。 1567年明穆宗即位后,张四维负责起草《立皇太子诏》,由此进入权力核心圈。当时朝中徐阶与高拱明争暗斗,张四维凭借同乡之谊获得高拱赏识,被提拔为太子侍读。1572年万历帝继位后,高拱因失言被张居正联合冯保扳倒,张四维为避祸称病归乡。 出人意料的是,张居正执政后重新起用张四维,令其参与改革。历史学者对此多有猜测,认为可能是张四维暗中投靠所致。在张居正麾下,他历任礼部尚书》《世宗实录》副总裁等要职,1575年更入阁为相。凭借出色的政务能力,他先后主持祭天大典、皇帝大婚等重大活动,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,成为张居正最得力的助手。 1582年张居正病逝,张四维继任首辅。令人始料未及的是,他上任后立即转变立场,不仅废除一条鞭法,更带头清算张居正。在他的推波助澜下,张居正家族遭受严惩,改革成果毁于一旦。正当其权势如日中天时,1585年因父丧丁忧期间突然病逝,结束了他充满争议的政治生涯。后世多认为,正是他的倒行逆施,使明朝错失了中兴良机,加速了王朝的衰亡进程。 发布于:天津市盛达优配-配资门户首页-线上配资网址-最大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