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《甄嬛传》时总觉得奇怪:同样是甄家姑娘,玉娆年纪轻轻,却能把皇上拿捏得服服帖帖;而熹贵妃甄嬛费尽心机,却总在皇上这儿讨不到真正的好。这背后的差别,藏着最现实的人情世故。
玉娆能拿捏皇上,首先因为她“无欲则刚”。她进宫时就没打算攀龙附凤,心里只想着“一生一世一双人”。皇上初见她就动了心思,觉得她像纯元又比纯元多了份灵动,可玉娆从头到尾没给过好脸色。皇上赏赐她东西,她要么退回要么转送;皇上暗示想纳她为妃,她直接怼“不愿与姐姐共侍一夫”;甚至敢当面说皇上“是君是父,但不是良人”。正因为她不图皇上的恩宠、不求荣华富贵,皇上才拿她没办法,反而觉得新鲜,越得不到越想征服,不知不觉就被她牵着走。
展开剩余71%反观甄嬛,从一开始就带着“求真爱”的执念。刚入宫时她盼着“愿得一人心”,失宠后在甘露寺心死,回宫后又带着复仇的算计。她对皇上的感情里掺杂着太多东西:有时是利用,有时是恐惧,有时是伪装的温情。皇上何等精明,甄嬛的刻意讨好、步步为营他未必看不穿,只是懒得戳破。熹贵妃越是想从皇上这儿要权力、保家人,就越容易被皇上拿捏——你有所求,就必然有软肋,皇上刚好可以用恩宠和赏赐牵制她,让她不得不低头。
玉娆的底气还来自“真性情”,而甄嬛输在“太懂事”。玉娆从不掩饰自己的想法,喜欢就是喜欢,讨厌就直接挂在脸上。她敢当着皇上的面说“姐姐过得辛苦”,敢直言后宫女子“如笼中鸟雀”,甚至敢拿皇上的龙袍打趣“颜色不如姐夫的常服好看”。这种不卑不亢的真性情,在遍地都是阿谀奉承的后宫里反而成了稀缺品,让见惯了虚情假意的皇上觉得难得。
可甄嬛回宫后早已没了这份真性情。她学会了察言观色,懂得了步步为营,对着皇上永远是得体的“臣妾遵旨”,连撒娇都带着算计。她知道皇上喜欢听什么就说什么,知道皇上忌讳什么就绝口不提,活得像个精致的提线木偶。皇上对她更多是“倚重”而非“在意”,她越懂事,皇上越觉得她离不开自己,自然不会把她的需求放在心上。
最关键的是,玉娆有“退路”,而甄嬛没有。玉娆背后有甄嬛撑腰,皇上再喜欢她也得看熹贵妃的面子;她心里有允禧这个心上人,就算得罪皇上也有归宿。所以她敢硬气,敢说真话,反正不指望皇上过日子。可甄嬛不一样,她回宫后全家的性命、后宫的地位都系在皇上身上,她必须小心翼翼维持着和皇上的关系,哪怕受了委屈也得忍着。皇上吃准了她“输不起”,自然不会轻易让她如愿。
说到底,玉娆拿捏皇上靠的是“不在乎”,甄嬛不行是因为“太在乎”。感情里从来都是这样:你越想抓住什么,就越容易被什么牵制;反倒是那些敢说“我不稀罕”的人,才能掌握主动权。玉娆的聪明在于她始终知道自己要什么,从不为不值得的人和事妥协;而甄嬛在后宫的泥沼里挣扎太久,早已没了那份“说不”的底气。这或许就是玉娆能轻松赢过皇上,而甄嬛却步步维艰的根本原因。
发布于:山西省盛达优配-配资门户首页-线上配资网址-最大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