熟悉明清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,明朝有16位皇帝,而清朝则有12位皇帝。然而,事实上,除了这些知名的皇帝,明清两朝各自还有一位鲜为人知的皇帝。他们分别是明朝的明睿宗和清朝的清成宗。这两位皇帝的存在,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了解。那么,这两位皇帝究竟是谁呢?
明睿宗
明睿宗的名字叫做朱祐杬,他一生并未当过皇帝,而是在他去世之后,才由其儿子追封为皇帝。朱祐杬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第四子,明孝宗的弟弟。成化二十三年七月十一日(即1487年7月30日),朱祐杬被封为兴王,他的封地在湖广(即今天的湖北省钟祥市)。朱祐杬的一生并没有什么显赫的功绩,他一直生活得较为闲适,过着逍遥自在的王爷生活。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七日(1519年7月13日),朱祐杬去世,享年44岁,朝廷为他上谥号“献”,因此他被称为兴献王,按照亲王标准,葬于钟祥市东北的松林山。后来,嘉靖帝追封他为皇帝,并将其陵墓重新按照帝王规格修建。
展开剩余73%朱祐杬死后,他的儿子朱厚熜继承了兴王爵位。若没有意外,朱厚熜的命运本该和父亲一样,继续当一个王爷。然而,历史的转折发生了——明武宗朱厚照去世,而他没有留下继承人。朝廷最终决定寻找一个血缘关系较近的人选,最后找到了朱厚熜。在经过一番波折后,朱厚熜登上了皇帝的宝座。1521年4月22日(即正德十六年4月22日),朱厚熜正式即位,并于次年改元为“嘉靖”,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嘉靖帝。
嘉靖帝登基不久后,便开始为提升父母的地位而努力。但当时的旧臣,如杨廷和等人坚持认为应将明孝宗尊奉为父亲,而嘉靖帝对此持不同意见。两者之间爆发了长达三年半的“大礼议”之争。最终,嘉靖帝不顾旧臣们的反对,决定追尊自己的生父朱祐杬为“兴献帝”,并为母亲封号为“兴国皇太后”。在嘉靖十七年(1538年),朱祐杬被追尊为“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帝”,并将其牌位安置在太庙,庙号“睿宗”,排在了明武宗之前。与此同时,朱祐杬的墓地也从原来的王级规格升级为帝王规格,被改为显陵。
这就是明睿宗的故事。虽然朱祐杬一生并没有当过皇帝,但由于儿子的努力,他的地位和荣誉在去世后得到了极大的提升,不仅在朝廷中获得了尊崇,甚至连他的陵墓都被重新修建,升格为帝王的规格。
清成宗
至于清成宗,可能很多人对这个名字并不熟悉。清朝的十二帝中,并没有一个被称为“清成宗”。然而,如果提到多尔衮这个名字,很多人可能就会恍然大悟。多尔衮,就是清成宗。他是清朝的奠基者之一。皇太极去世后,多尔衮带领清军打入关中,顺利进入北京城,并且领导八旗军横扫江南及南方,基本上平定了全国各地。在这一期间,多尔衮几乎掌握了所有的军政大权,实质上可以说他就像一位“皇帝”。
多尔衮不仅实权在握,连礼仪上也开始模仿皇帝,甚至在他自己的仪仗、音乐和随从安排上,都与皇帝无异。他的政治风格极其强硬,凡事决策果断,未必遵循皇帝的旨意,而是以自己的方式下达命令,俨然一副皇帝的架势。尽管他没有正式成为皇帝,但实际上,他无疑就是实质上的统治者。
1650年12月31日(顺治七年十一月),多尔衮在一次出猎途中不幸坠马,受伤致死,享年39岁。顺治帝闻讯后,深感震动,立即派遣大臣前去迎接遗体,并下诏追尊多尔衮为“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”,庙号“成宗”,并按照帝王礼仪举行丧礼。然而,在多尔衮死后不久,他的政敌开始逐步揭露他的“罪行”,并宣布他犯有“十四条罪状”。最终,多尔衮的封号被取消,封地被剥夺,甚至墓地也遭到破坏。
尽管多尔衮对清朝的建立和巩固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,但他推行的许多政策对汉族人民产生了强烈的压迫作用,他的一些做法,也让百姓心生畏惧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盛达优配-配资门户首页-线上配资网址-最大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